首页 > 穿越小说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08章 沪市旅游指南

第308章 沪市旅游指南(1/2)

目录

3月中旬,陈光良才回到沪市,此行川蜀考察,总计费40天时间,其中一半时间在路上。但这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毕竟陈光良以后还是要回川蜀避难的。

回沪的第一件事,陈光良便是和严仁美商量,准备将她手中的黄金,再加上自己手中的黄金,留下来作为投资厂的事情。

严人美毫不犹豫的说道:“既然是投资,又是你看中的投资,我自然全力支持。”

这样一来,她的500万存款全部用完,其中150万用于偿还旗的债务(利息另出),另外350万则准备投资厂。

陈光良手中的150万加上,总计便是500万,不足的部份(包括投资航运)自然是通过贷款这样的渠道来完成。

此次川蜀的投资,预计在600700万,若不是抗战需求,陈光良也不想投资。但如果抗战需求,且又有机会收回成本,再赚点,他便非常乐意投资。

陈光良说道:“多谢老婆的支持!其实以我的财富,大可不必如此折腾,只是这抗战守土,人人有责。有些事情我不去做,我担心将来的良心过意不去。”

严人美用带着崇拜的眼神,看着陈光良说道:“良哥,你是一个伟大的实业家,有着很好的责任心和爱国之心。”

陈光良很真诚的说道:“国家国家,倘若我们的国家都被外族占领,我们走到全世界,又怎么会幸福。当然,在面对内部矛盾的时候,我们商人最好是避之。”

面对日本人侵略,陈光良不愿意苟安在香港,亦或者美国,他一定会参与到抗战中,当然身份是商人,而不是参加前线。

一旦成了内部的矛盾,陈光良便远走香港,再也不参与其中。

严人美没有陈光良想的那么伟大,但也说道:“我会照顾好家里的”

有这句话,陈光良觉得就很放心了,但还是补充道:“一旦抗战结束,我们就去香港生活,并将子女送到美国或英国留学,我们偶尔也能去世界各地旅游一趟。”

“真希望那一天的日子早点到来。”

两人说着一些悄悄话,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早已经非常明确。

假设陈光良在抗战期间出现意外,严人美也会在抗战结束后,带着孩子去香港生活,绝不会卷入两d的斗争当中。

翌日,陈光良来到平安银行大厦。

他先是了解了最近一段时间的公债情况,因为去川蜀,也没有时间管。

在1月28日是农历春节后开市的第一天,又是1月份期货交易的最后一日,沪市公债市场再次发生剧烈变动,各方倾于抛售,市价猛烈下跌。与此同时,财政部颁布了以下措施:

一、令饬华商证券交易所,所有1月份公债买卖交割,应一律以现品提交,不得掉期;由财政部派本部科长会同沪市交易所监理官前往交易所彻查有无投机操纵情事;派梁平、朱璇章、许之枢、傅严、王季森、柳希庐等六员前往交易所监视1月份交割及2月份交易提供现品。

二、指派部员程午嘉、赵烦鲁、朱乃鹏分赴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将各行所存领券准备、储款准备项下之债券,以及此项接收各发行准备之债券,会同点验封存,非奉部令准许,不得私自调动。

三、彻查的结果是并无公务员从中投机操纵,以经纪人具结保证而告终。经全部经纪号,除暂停营业之16家外,均具呈切结,声明并无公务人员委托买卖投机操纵情事,违者甘愿连带负责,并将顾客户名及真实姓名住址表,一并报部,财部为昭示大公。

到了2月3日,国民政府宣布沪市华商证券交易所暂停营业。与此同时,财政部宣布了发行统一公债14亿6千万元的计划,用以调换市面上所有33种旧债券统一公债分作五种年份归还,最长的年份是24年。同时宣布发行复兴公债3亿4千万元,作为平衡收支、安定汇市的基金。这也是1932年整理公债方案之后,南京国民政府再度整理公债的还本付息方案,而且涉及自民初以来中央政府历次公开发行的公债和国库券。

2月15日财政部下令沪市华商证券交易所于17日照常开市,但鉴于统一公债票尚未印竣,新旧票调换事宜亦未开始办理,开市后只做了结,仍沿用旧发各种债券名称开拍,停做现、期货买卖新交易,对统一公债甲乙丙丁戊五种,暂停开做新交易。从2月17日到2月27日,专拍1月29日截止之2月份期货交易6300万元,使以前旧账在2月27日前交割清楚,得到完全清理。

自2月28日起,统一公债甲乙丙丁戊五种正式挂牌开拍。

3月,因统一公债发行伊始,调换手续尚未办理完竣,统一公债丙丁戊三种之近期行市尚无成交,交易极为清淡,而价格变动也较小。

“这个甲种统一公债,目前的价格也就60元上下维持,倒是可以投资投资。这样,平安银行买进300万的甲种统一公债,充实投资的项目。”

叶熙明点点头,说道:“好,本来我也是想投资的甲种统一公债,不过当时您在川蜀考察,便一直没有行动。甲种的价格,若是行情好,涨到70元是没有问题。”

陈光良当即说道:“那就按照70元的目标,超过这个价格,就逐步套现,我们现在是可投资,可不投资,不用看得那么重。”

“明白”

待叶熙明离开后,陈光良有些若有所思。

这一次七星公司参与其中,恐怕主要不是为了‘抛空’原来的33种公债;而是在最低谷时,吸纳大量的33种公债,然后去交换新的五种‘统一公债’。

陈光良因为去川蜀,倒是错过了这波行情,不过无所谓,少赚一点就少赚一点。

在美国纽约驶向沪市的船上,美国人杰克正在期待着此次的沪市之行,他是来沪市向‘老板兼恩人’陈光良汇报的,顺便也来沪市旅游一趟。

他很感激陈光良,给了他东山再起的命运,所以这一次他决定亲自来沪市,向陈光良表‘忠心’。

杰克手中,是一本叫做《everythgaboutshanghai(我想去上海)》的旅游指南杂志,价格还挺贵的。

【指南开篇介绍沪市开埠历史,从开埠前讲到一二八,算是把沪市的历史好好交待了一遍。其中有一个片段讲了沪市有些马路的旧称,如南鲸路曾叫派克弄,外滩曾叫扬子江路,四川(中)路曾叫“大桥路”,江西(中)路曾叫“教堂路”。

紧接着就是介绍一下沪市有点复杂的治理模式。虽然民国时代的沪市,一市三府的行政管理足以让外来者头晕眼,但在司法管辖权上却更为复杂,西方几大帝国主义均在沪市设有海外法庭或外事法庭,在此就不展开叙述了。

沪市的地理位置以及近代以来历史变迁产生的特殊性使之成为中国经济之都,人口也飙升至世界第六,并有望在1935年(指南出版于1934年)超越芝加哥,跻身老五。而外国人,其实只占不到三十分之一,在租界也没有达到十分之一。

1934年建成的国际饭店,是远东第一高楼,美国以外最高的建筑。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沪市总会大楼,以及里面号称“世界第一长的酒吧吧台”。不过指南上预言,此时美国刚刚推翻了禁酒令,这个记录很快将会易手。

不远处英法租界交界路爱德华七世路的尽头是为曾经来沪市淘金却殒命于一战的冒险家所设立的胜利女神雕像。这是沪市最具标志性的景观之一,从外白渡桥至胜利女神雕像是1935年外滩的全貌,也是沪市的缩影。

来沪市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轮船和火车,越洋飞行在这个年代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此时的华夏飞机主要还是军事、商业和通邮之用(徐志摩便死在通邮的飞机上)。

禁止旅客私带盐和麻醉药品(药品中所含合理剂量的除外)。因为当局垄断盐业,因此一粒盐也不能带入沪市。

禁止旅客携带羊毛丝绸制品等纺织品,因为这几种商品一旦被查获私带入境,关税额度最高80%,最低也有30%之多,可见此时的华夏是多么依赖纺织业。

对于漂洋过海而来的洋人们来说,喝酒跳舞夜生活的质量在所有娱乐中是最重要的,到华懋饭店和礼查饭店的茶舞会,自然必不可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