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 第284章 三大重磅消息!轰动整个天下!【求

第284章 三大重磅消息!轰动整个天下!【求(1/2)

目录

第284章三大重磅消息!轰动整个天下!【求月票】

贞观四年初,长安城外。

无数长安百姓,汇聚在城外一处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下。

因为大唐朝廷从前几天就通知他们,今天有一个大消息要宣布。

而习惯了看热闹的他们,也早早起了床,纷纷汇聚在高台之下。

毕竟长安这几年,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大消息。

且每一个大消息都够他们吃瓜一整年。

此时此刻,在他们面前,是三百九十名身穿囚衣的死囚。

却听高台上的孙伏珈朗声宣布道:

“大唐皇帝陛下宽容,太子殿下仁德,今,传国玉玺重归我大唐,普天同庆。皇帝陛下念我大唐这几年灾祸不断,特准许太子殿下谏言,释放尔等三百九十名死囚,回乡探亲一年,待到明年,再回来受刑。”

哗!

全场哗然!

混乱,无比的混乱,仿佛快要控制不住局面了。

不光那三百九十名死囚满脸震惊,就连围观的长安百姓,都吃惊得满脸不可置信。

很快,就有长安百姓义愤填膺的站出来,怒道:“大人!他们都是罪该万死的死囚!朝廷凭什么放他们回家!”

“是啊大人!他们祸害乡邻,为非作歹,罪不容恕,朝廷不能放他们回家啊!”

“大人!他们都是亡命之徒,不会信守承诺的!千万别放了他们,赶紧行刑吧!”

听到周围百姓义愤填膺的声音,有囚犯满脸羞愧,也有囚犯怒目而视,企图恐吓他们闭嘴。

但是,他们越是这样,周围的百姓就越憎恨他们,特别是那些曾经被他们祸害过的百姓,更是跪地哭喊。

“刘麻子杀了我家耕牛,大人千万别让他回乡省亲啊!他就是个无赖!他不会回来的!”

“大人!求您为我主持公道,不要放过他们.”

“苍天啊!快惩罚这些罪人吧!”

听到这些哭喊声,孙伏珈不禁一脸唏嘘,但这是李承乾定下的计划,他也只能按照李承乾的计划进行。

却见他立刻正色道:“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有仁爱之心,太子此举,也是为了给天下人一个机会。”

“况且,朝廷也不是说要放了他们,只是暂缓他们的刑期,等他们从家乡归来,该行刑的还是会行刑。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乡亲们也不用担心!”

“更何况,如果他们真能如约归来,是不是证明他们已经有了改过之心呢

如果有改过之心,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呢”

“你们想想,如果你们以后不小心犯了罪,你们希不希望朝廷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

孙伏珈这话说得十分动容,让不少原本哭诉的百姓,一时竟无言以对。

是啊!

将心比心,如果自己哪天不小心犯了罪,难道不希望朝廷给自己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吗

很明显,在场的每个百姓都是希望的。

所以,随着孙伏珈的话音落点,周围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但囚犯中却有人有了意见。

却听那人冷冷道:“早死晚死都是死,有什么好回家的,还不如现在就把我杀了,给我个痛快!”

“是啊!反正都是一死,我也懒得回家了,快杀了我吧!”

随着那人的话音落下,立刻就有人附和。

周围的百姓见状,无不面面相觑。

似乎没想到这些死囚会是这种反应,难道多活一年不好吗

却听孙伏珈笑道:“你们想死,本官可以成全你们,但这是陛下的旨意,本官必须得遵从。”

“所以,就算你们想死,本官也得上奏陛下。另外,你们现在的行为,应该属于抗旨不遵。按照我大唐的律法,抗旨不遵形同谋反,所以,你们的家人,也会受到牵连!”

“什么!”

众死囚闻言,大吃一惊。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样一种情况。

但孙伏珈明显没有跟他们开玩笑的意思,又收敛笑容道;“现在本官再问你们一句,是否要遵旨”

“这”

众死囚惊疑不定,再次面面相觑。

半晌,那位第一个叫嚣快杀了我的死囚,也第一个开始认怂。

“我已经是个死人了,我不想再连累家人了,我母亲都八十多了,能在死之前陪陪她,也算是尽孝了!好!我答应履行这一年之约!”

“我也答应!一年之后,再来长安赴死!”

“杀人偿命!我这一条命先欠着父老乡亲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死囚跪地履约,周围的百姓,一个个神色复杂到了极致。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些死囚会有这样的一面。

当然,他们也有不少人表示怀疑,觉得这些死囚绝不会归来,甚至会在家乡为非作歹。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则重磅消息,必将随着其他消息,轰动全国。

………

“号外!号外!惊天大消息!传国玉玺,天命归唐!”

“号外!号外!科举大改革!全民教育!爱国从我做起!!!”

“大家快来买报啊!还有重磅消息!千万不要错过啊!”

听到报童犹如晨起的麻雀一般,在街道上叽叽喳喳的叫卖报纸,百姓们虽然有些反感,但也已经习惯了。

毕竟从贞观二年到贞观四年,也已经两年了,报纸从最开始的人人新奇,到现在的习以为常,甚至有的家庭,不看报纸都觉得每天少了点什么。

所以,在报童叫卖的同时,不少百姓都习惯性的朝他招手。

“喂,小蔡,给我来两份报纸!”

“好嘞!刘大善人,您儿子今年也会参加科举吧!!”

一名叫小蔡的报童,笑嘻嘻的来到叫买报纸的中年面前,一边递给他报纸,一边朝他询问。

这位叫‘刘大善人’的买报人,是沿街一粮店的老板,平时待人和善,对待乡邻也友好。

哪怕是闹灾荒那两年,他的粮店也没有大涨粮价,坑害百姓。

所以,周围的街坊邻居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刘大善人。

“呵呵.”

刘大善人一听报童提起自己儿子,就笑开了,一边数着铜钱给报童,一边接过报纸道:“是啊!小轩再过两个月就要参加科举考试了,希望这次科举,能给我考个秀才回来,这样我们老刘家也就光宗耀祖了!”

“可是,我听说轩哥不是不喜欢读书吗他武艺那么好,干嘛不去参军,兴许能当个将军!”

“将军哪有那么好当,武艺再好,能考科举吗读书才是正途!”

刘大善人笑骂了句报童,也不跟他一般见识,然后便拿起报纸,笑呵呵地转身进了门店。

而报童则挠头嘟囔了一句:“可我听报社里的大人说,朝廷好像出了武科啊.”

“喂!小蔡!你在那愣着干嘛呢!快来我这里,我也要买两份报纸!”

“哦哦,来了来了!两份是吧,来,给您”

很快,报童带来的报纸就被街道两侧的店家老板,走过路过的行人,以及豪门大院的管家仆人,叫买一空了。

而同样的情况,在大唐三百六十多个州,都在发生。

但更令人惊奇的事,也在接连发生。

比如之前那个买了两份报纸回去的刘大善人。

当他带着报纸前往自己儿子的书房时,他儿子正在书房里舞刀弄枪,没有一点读书的样子。

直到他扣响书房的房门,他儿子才慌张的将刀枪藏起来,装作一副潜心学习的样子,不耐烦地道:“爹!你怎么又来了不是给你说了我要考试了吗叫你别来打扰我!”

“呵呵,轩儿勿怪,是爹的不是,就是爹刚才听报童叫卖报纸,说什么科举大改革,爹想着应该对你有用,就买了两份,你看爹也不识字,你就帮爹看看.”

“不过你放心,爹下次绝不再打扰你,让你好好读书,争取考个秀才,为咱们家光宗耀祖.”

“行了爹,你有完没完!”

还没等刘大善人把话说完,他儿子刘轩就没好气的打断了他,然后推开房门道:“什么报纸,我看看!”

“嘿嘿,你看,你看.”

刘大善人连忙笑着递过去报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