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稳妥的进攻方法和日军舰队(2/2)
因为此时,支援部队已经快要抵达仰光了。
支援部队并不是陆军,而是海军。
因为在十天之前,也就是在缅甸战局陷入最为危急的时候,饭田祥二郎只能想到找海军帮忙了。
也没什么办法,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明确告诉他,现在他手上没有兵力能够支援第15军了。
在这个情况下,他只能把目光看向海军这边。
尽管去找海军马鹿求援是一件丢人丢到家了的事情,可三个师团被歼灭早就已经够丢人了。
如果第33师团也被歼灭,那他这个第15军可就成为光杆司令了。
成为日军历史上第一个军级单位的光杆司令——华北方面军第11军和第12军不算,因为第11军和第12军是被歼灭的,指挥部都被歼灭了那种。
人家都已经战死了,面子什么的不重要了。
所以,对饭田祥二郎来说,只要能保住第33师团,那丢人就丢人吧,至少比不求援要好。
在这之后,饭田祥二郎立即联系自己的顶头上司,并希望对方能够协调海军,支援第15军。
寺内寿一倒是给力,还真的从海军这边要到了一支增援的舰队。
只不过这支舰队,着实是有些寒酸了。、
这支增援部队是以两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组成的,另外还有四艘补给舰,其中两艘是陆军的,两艘是海军的。
而增援的这两艘巡洋舰,分别是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和夕张号轻巡洋舰。
这两艘战舰实际上是日本在20年代初就生产的老旧型号轻巡洋舰了,这几艘战舰,现在在海军手上,也发挥不出多大用处。
不过嘛,还是那句话,有总比没有好。
再加上四艘驱逐舰,这支舰队的火力规模虽然在海面上并不算强大,可是仅仅是用来协助防御仰光,这在日军饭田祥二郎眼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至于盟军这边。
中途岛一战,虽然日军在太平洋上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可是好歹还是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海上控制权的。
尤其是缅甸仰光地区的安达曼海和莫塔马湾。
这两块区域,现在都还是日本海军的控制区。
8月14日,垒固地区,独立团防区内。
李云龙经过几天的寻找,终于是找到了日军第56师团在东线山区内的三个步兵大队的消息了。
这三个日军步兵大队在独立团攻克垒固之后,就一直没有做过什么事情。
尤其是在中路日军覆灭之后,第15军司令部更是越级联系了他们,并且命令他们从缅东向泰国转进。
但是,缅东的群山实在是太令人绝望了。
日军虽然从泰国翻过群山进入了缅东,但是,好歹他们之前还是在缅东靠近海岸边上的孟邦、达府这些地方翻过的英缅军防区。
现在又要让他们从缅东翻山越岭返回泰国,也就只有他们这些翻过缅东群山的人才知道这到底有多难。
所以,在缅东来回逛了这么多轮之后,最后这三个步兵大队还是只能想办法再走原本进入缅甸的路。
14日下午,在得到消息之后,赵刚带着几位与众不同的同志南下,随后和李云龙相会。
“老李,这位是德钦卬山(ágshā),是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同志。
他是缅甸本地人,同时随行的这些同志,也都是缅甸当地的同志。
他们之前就在延安,在知道我们要南下入缅作战之后,便要求随同部队入缅,之后就一直在旅长这边。
现在你对这周围地形之类的,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们征求意见。”
李云龙闻言,大喜过望。
缅甸地形复杂,如果没有他们的协助,地形上独立团也未必能有优势。
“好,那个,卬山同志,现在鬼子第56师团三个步兵大队被困在缅东,原本他们的目标是进攻景栋。
我想知道,鬼子如果现在是不是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从缅东撤回泰国?”
卬山在听到这话之后,便对李云龙说道:“李团长,请稍等,我询问一下。”
随后,卬山转身和自己身后的那些人交流了起来。
过了一会,卬山便对李云龙回答道:“李团长,如果日本人想要从缅东撤退的话,最终他们大概率还是要原路返回。
我和我们的同志认为,日军接下来如果直接从缅东群山中返回泰国的话,大可不必理会他们。
现在还是需要加强垒固一线的防御。”
随后,卬山又给李云龙指出了几个位置,并表明如果日军南下,这些位置就是日军撤退的几个必经之路。
按照卬山的建议,李云龙让独立团在这几个位置上埋下伏击。
8月17日,日军三个步兵大队分成三路,从各处向西前进。
日军小心翼翼,但可惜卬山的建议完全准确无误地将他们撤离的路线给指了出来。
当天,三场伏击战分别在距离不超过200公里的三处位置上展开,日军兵力损失过半,最终不得不撤回缅东。
这一仗,也基本解除了东线日军的威胁。
而也就是在同日,日军第33师团完全进驻仰光,并且日军两艘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抵达仰光。
随同抵达的还有四艘运输船。
他们为第33师团带来了极为珍贵的弹药和物资补给。
这使得原本已经有些弹尽粮绝的日军第33师团重新补给之后,恢复了相当一部分的战斗力。
8月18日,第200师全部主力抵达勃固,随后戴师长命令部队沿着勃固河南下,并在勃固以南约莫不到30公里的格瓦地区准备建立第二渡河点。
格瓦距离仰光市区距离已经不超过35公里了,在这里建立第二渡河点,能够有效分散日军的兵力布置。
8月20日,在第600团抵达格瓦之后,戴师长亲自指挥了一次作战,在勃固河和格瓦地区分别尝试渡河。
可惜,在兵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第200师想要突破勃固河,还是有些难度的。
于是在简单尝试之后,戴师长就放弃了进攻。
8月24日,第5军主力抵达勃固。
次日,第66军两个师的兵力自西线追击日军,抵达仰光西北约50公里处的岱枝。
史迪威计划当中的两军合围计划雏形基本已经完成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