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大明神探1546 > 第77章 成为国子监生(一更)

第77章 成为国子监生(一更)(1/2)

目录

第77章成为国子监生(一更)

学堂之中。

众人有的默默等待,有的面面相觑,气氛颇为怪异。

一方面是期待。

每月淘汰监生,补录学子,都是当场考当场阅。

毕竟就一百份试卷,毋须博士出面,直接由助教批阅,很快就能列出排名,确定补录学子,再核实学籍,就可以直接入监了。

所以这个阶段,都在翘首以盼,等待成绩公布。

要知道,明朝的国子监学生,是可以直接担任官职的。

科举毫无疑问是正途,但官员中科举入仕的并非全部,国子监就是绕开科举,直接入仕的核心通道之一。

监生毕业后,理论上就取得了做官资格。

尤其是明初阶段,直接选拔优秀监生,边疆或紧急政务时,被临时委派出去,官职相当不低,最高可任正二品的堂官。

等到了明朝中后期,监生的地位逐步下降,但即便是嘉靖朝,仍保有“学校起家”的合法入仕权,只要吏部有门道,外放到地方当个州县的官员,绝对可行。

到历史上的清朝,更是人尽皆知,毕竟有一句名人名言振聋发聩:“你一个监生出身,革了职的七品官,凭什么在这儿耀武扬威啊”

哦对了,严世蕃历史上也是以国子监监生身份,任从七品的左军都督府都事。

正因为如此,监生补录才有这么多人来竞争。

操作操作,过个两年,可以去六部任职,跑腿几个月,外放出京,就是正儿八经的地方老爷了。

与那种十年寒窗苦读,结果还是考不上进士,只能到了三四十岁中个举人,最后到了地方上,还是当个底层官员的书生比,哪种更省力便捷

显而易见。

当然,这条路需要家里有人有钱,并且当官的上限不高,真正的权贵子弟其实看不上,大明官员的俸禄懂的都懂,到了富裕的州县还好些,到了穷地方,说不定连本钱都刮不回来,相当于纯粹钱买个官当当,过个干瘾。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但今日,甭管是为了什么前来应试的,由于考试中的惨叫,与考试后的传言,一时间大伙儿的注意力都转移过去,反倒不在最后的十名监生身上,只琢磨着那声惨叫到底代表着什么……

谁出事了

不会是桂三少吧

那可是当朝阁老之子啊!

陛下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如今更在主持改革,上下闹得沸沸扬扬!

真要死在国子监,朝野都会震动的!

正琢磨着,一个高高瘦瘦的助教走了进来,面无表情地宣读名单:“广东,潮州府,林大钦,年十九,补录!”

林大钦激动地站起身来,上前致谢:“是小生!多谢先生!”

助教仔细打量了他一下,目露赞赏:“好文章!好文采!”

“这不是崔先生么”“是他!监内最有才华的助教!”“听说这位最是严厉啊,从不夸赞学子,这人写了什么文章,值得如此赞赏”

此言吸引了不少学子的注意,尤其是几个认识这个助教的,顿时大为诧异。

助教称赞了一句,脸色又恢复冷淡,开始报接下来的合格者:“北直隶……”“北直隶……”“北直隶……”

直到第五位,才又听到了那个偏远的地名:“广东,琼州府,海瑞,年十七。”

海瑞起身,神色显然也很激动,上前行礼致谢。

海玥更是由衷为这位弟弟感到高兴。

从这一刻起,海瑞的命运才算是被他彻底改变了,这个年纪的国子监生,怎么也不会再大器晚成,这位既有才干,又能坚守本心的能臣,必然能在更靠前的历史节点绽放光芒!

“怎么回事”“两个岭南人”

而当海瑞上前,其他人的眼神已经不对劲了。

国子监内不是没有两广偏远地区的学子,但确实少之又少,而且基本都是以举人身份入监的,从哪里冒出来两个这么年轻的学子,既知道补录的条件,又有这等水平名列前茅

话说哪里买的考题和答案啊难不成比他们砸的银子还多那就亏了啊,毕竟只是入个国子监而已,总不能投入个大几百两……

“北直隶……”“北直隶……”“北直隶……”

海瑞之后,又是京师出身的,理所当然地包揽了第六到第九个名额。

‘不行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