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大明神探1546 > 第94章 我要让他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三更)

第94章 我要让他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三更)(1/2)

目录

第94章我要让他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三更)

武定侯胡同。

后世这里是北京西城区武定侯街,恰恰就因郭勋的煊赫而得名。

现在这座侯府,东起太平桥大街,西抵南顺城街,占地横跨东西主轴线,北侧依托高台地势,构建主体建筑群。

府门高耸,朱漆大门上镶嵌着鎏金铜钉,门楣上悬挂着御赐的匾额,光彩熠熠,时常擦拭。

步入府内,庭院深深,廊庑曲折,处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主厅坐北朝南,中央悬挂着一幅巨大的《江山万里图》,画中山水气势磅礴,寓意基业稳固,世代昌隆。

后院假山迭翠,流水潺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园中种植着从各地搜罗来的奇异草,四季开不败。

侯府的主人郭勋,此时就坐在园中的凉亭内,身着锦缎华服,腰间系着一条镶玉腰带,神情悠然自得,正在翻看手中的演义之作。

看到一半,郭勋颇有些无趣地丢下,叹息道:“《水浒》《三国》之后再无演义,这些作品,差距太大了!还有没有别的”

一排书吏模样的汉子手捧书卷,在后面躬身候着,很快又挑选出一本,呈送到面前。

事实上,能被送入武定侯府的,已经是市面上百里挑一的作品,不知有多少演义之作希望得到郭勋的青睐,即便无法大规模刊印出售,只要提上一嘴,以这种顶尖勋贵的威望,也能声名鹊起。

可郭勋的眼光也很挑,极少有作品能入眼。

“老爷!夫人请老爷过去!”

正在看新作,一位婢女来到后院禀告,郭勋闻言立刻放下书卷,朝着内宅而去。

到了房间外,郭勋发出朗笑:“爱妻!爱妻!为夫来了!”

赵氏起身,没有迎出房间,而是缓步到了门口,敛衽一礼:“侯爷!”

“诶!”

郭勋伸出粗大的手掌,直接扶住:“早就说过,你毋须行这些俗礼,怎么就是不听呢!下次别这般了!”

周遭的仆婢目不斜视,却又暗暗惊叹。

任谁都想不到,在外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郭勋,会对赵氏如此宠爱。

但这些新来的仆婢根本不知,并非因为赵氏美貌,更不是那并不光耀的家世,而是因为这位侯夫人,实实在在立了功。

三年前的李福达一案,郭勋极为凶险。

当时是山西巡按御史马录,检举李福达冒名一案,郭勋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写了一封信给马录,让他不要什么都查,得饶人处且饶人。

结果马录与山西巡抚江潮一起联名,上奏此案事实经过,并弹劾郭勋包庇叛逆,违犯国法。

信件直接成为铁证,都察院在复核案件时,也同意马录的意见,上奏郭勋有阿附叛逆之罪。

很快案情发酵,给事中王科、郑一鹏,御史程启充,南京御史姚鸣凤,评事杜鸾,刑部郎中刘仕,主事唐枢等二十余名官员,接连上奏弹劾,认为郭勋是李福达后台,要一并处罚。

郭勋当时真的慌得一匹。

多行不法的勋贵,本就是群臣的眼中钉肉中刺,再加上大礼议事件的站队,他更是深受痛恨。

张璁、桂萼、张献夫、霍韬身上没有多少黑点,都被士林各种非议,更何况他的恶事干得太多了,现在更是和白莲教徒扯到了一起,群臣岂能不抓住机会,群起而攻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妻子赵氏给他出了个主意。

不要分辩张寅到底是不是李福达,也不要辩解自己是不是对方的靠山,只盯着一点上书——

他郭勋是因为赞同为皇帝的亲生父母上尊号,而触犯了群臣,遭到了针对。

果不其然,这本奏疏一上去,原本还犹豫不决的天子态度马上改变,坚定地站到了他一边,局势也明朗起来。

最为关键的时刻,甚至让张璁、桂萼、张献夫三人入主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专门审理此案。

盟友全成了审判者,这案子还能输

张寅是不是李福达已经不重要了,不是就是不是,是也不是。

待得尘埃落定后,郭勋对赵氏大为感激,从此这位贤内助就坐稳了在侯府的地位。

可这件事还未结束,李福达一案闹得太厉害了,郭勋更成为群臣的眼中钉肉中刺,就连大礼议新贵的其他几人私下也有些非议,关键是当他上朝面圣时,总觉得陛下看待自己的眼神有些怪怪的。

就在郭勋恐惧,陛下是否正在生疑时,赵氏又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这次的法子。

更毒。

也更绝。

“本侯要和夫人说话,你们退下!”

入了屋子,郭勋拉着赵氏的手亲热地说了些话,突然看向左右下人,冷冷地道。

下人们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地退了出去。

待得屋内就剩下郭勋和赵氏两人,这位武定侯神情郑重起来:“夫人,此事终于做了,府内的那些眼线已经控制好,你家族那边一定不要出差错啊!”

赵氏正色道:“请侯爷放心,族谱、户帖、衙门的吏胥、接生的奶妈,全都准备妥当!”

大家族新生儿都有族谱登记,记录内容是新生儿的姓名(含小名)、生辰八字(精确至时辰)、所属房支、嫡庶身份等等。

而整个仪式也有流程,名门望族会在孩子满月礼或百日宴时,由族长主持,将信息朱笔誊录于族谱。

这也是律法效力,涉及继承纠纷时,族谱记录可作为地方衙门采信的身份凭证。

同时大族会在婴儿三月内,完成户帖登记,内容含父母三代履历,甚至书香门第还有科举预备档案,自婴孩期建立教育档案,记录抓周结果、开蒙时间、授业名师等等。

赵氏补充道:“我族还会给每个新生儿打一块生辰八字牌,镌刻生辰信息及五行所属,悬挂于祠堂或由乳母保管,赵晨的就是由乳母保管,正面生辰,背面乳名及接生婆画押,清清楚楚!而那个时候,我正在兰闺塾进学,任教的才女、同塾的女子三十余人,都有人证,根本不可能十月怀胎,怀孕产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