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甲上(2/2)
陈及冠来到灶房,就看到王婶儿踮起脚尖,不断张望。
看到他走过来以后,关心道:“冠哥儿,何以耽误这么久。”
陈及冠有些不好意思,“探讨学问,一时忘了时间,劳烦王婶儿等待。”
王婶儿没放在心上,“你们读书人的事俺不懂,但读书再怎么刻苦,也不能不吃饭。”
说着,将大海碗递给他。
碗的茄子,油水十足。
“谢过王婶儿。”
陈及冠蹲在台阶上,一边看着阳光刺破云层,一边慢条斯理吃着。
海碗比他脸盘子还大,满满的饭菜全部进了肚子,顿时感觉整个人活了过来似的。
一上午高强度用脑,交卷的时候他都感觉大脑有些昏沉。
回到宿舍,稍微坐了一会儿,便开始午休。
太阳强势的驱散云层,炙热的阳光再次洒落下来,不一会儿,湿漉漉的石板地面上的水分便彻底蒸发。
水汽上升,变得又湿又热。
院子中央的池塘,巴掌大的鲤鱼也不敢冒头,只敢躲在荷叶下方的阴凉处。
周礼平没有午休,吃完饭喝了几口茶水,便来到了书房。
书房的桌上,四沓试卷安安静静躺着。
他先是将书房的木窗打开,好让微风吹进来,免得让书房成为蒸笼。
随后坐在太师椅上,先找到丙班的卷子,将陈及冠的试卷抽出来。
第一眼看去,整齐美观的楷体小字便让人心生好感,不会伤眼力。
他拿起毛笔,吸饱朱砂墨水,认真看了起来。
将一张试卷看完,他愣是没发现半点儿错误,所有补阙题都做对了,甚至连一个错别字没有。
他满意点头,“冠哥儿学问很扎实。”
拿起另一张试卷,算术题很快浏览完毕,同样没有错误。
最后的经纶题要看得仔细些,千人千面,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看着看着,周礼平不知道自己的嘴角是什么时候翘起来的,感叹道:“冠哥儿就是天生的科举苗子。”
这些经纶写得太好了,完全不似一个九岁幼童所写,所思所想十分成熟,哪怕是他也感觉极为认同。
找了半天,实在没找出改正的地方,在试卷最后面写上两个红字:甲上。
他拿起试卷细细打量,琢磨道:“按照冠哥儿这个水准,待他学了孝经论和试帖诗,考取童生功名想来不成问题。”
想着,他心中激动,冠哥儿要是十岁能考取功名,定能得个神童的名声,对他以后有大大的好处。
益州这片地界还没听说有如此年幼的人考中功名,想到这里,周礼平心中念头更多,开始思考接下来对冠哥儿的安排。
将试卷重新放下,拿起张银宝的试卷,眉头顿时狠狠一皱,这字说不上不好看,但也说不上好看。
对比刚才冠哥儿的字,就让他很不顺眼,耐心看过去,气得他胡须翘起,连补阙题都错了足足五道,而且内容只涉及到了四书。
看到最后,他最后用朱砂笔写下两个字:丙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