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方舟计划(2/2)
团队立即解析这些方程式。结果令人震惊——归零者提供的是一种将意识直接编码在时空结构本身的方法,比所有文明现有技术先进无数倍。
\"这...这几乎是在教我们如何成为宇宙级存在。\"托德森震惊地说,\"为什么?他们不是要重置一切吗?\"
秦锋思考片刻,恍然大悟:\"因为归零者不是我们的敌人。它们是园丁,修剪宇宙使其健康生长。如果我们能证明自己值得保留...他们甚至会帮助我们适应。\"
工作进度突飞猛进。新的方舟设计不再局限于保存信息,而是创造一种能主动适应新法则的生命-能量混合体。秦锋亲自担任第一个\"转换原型\",将自身四种能量按新方案重组。
转换过程痛苦而危险。有那么几秒钟,秦锋感觉自己被撕碎成基本粒子又重组。但当痛苦消退后,他发现自己的存在方式彻底改变了——不再是物质与能量的混合体,而是一种更基础、更灵活的形态。
\"感觉如何?\"苏沐晴担忧地问,扫描仪在他周围疯狂跳动。
秦锋抬起手,看到的不再是半透明的皮肤和能量脉络,而是直接观察到了量子波动本身:\"我...同时存在于多个状态。既在这里,又在实验室每个角落,甚至能感知到火星另一侧的量子涨落。\"
这种新存在形式被命名为\"量子态生命体\",简称qSL。它能在物质与能量间自由转换,更重要的是,理论预测它能承受宇宙法则的根本变化。
好消息迅速传遍太阳系。各文明最优秀的个体开始自愿接受转换,成为方舟的\"基础模块\"。但就在这时,一个根本性问题浮现:
\"不是所有人都能或愿意成为qSL。\"林晓在战略会议上指出,\"我们该如何选择谁有资格获得'延续'?\"
争论激烈。有些代表提议基于智力或贡献分配名额;有些主张随机抽签;还有的建议只保存文明精华,如知识库和dNA样本。
秦锋聆听着各方观点,最终做出决定:\"不选择。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全场哗然。
\"技术上不可能!\"沃伦特代表抗议,\"太阳系有数百亿生命体!\"
\"那就找到方法。\"秦锋坚定地说,\"归零者给了我们工具,现在需要的是创意。如果生命真有价值,那么每个个体都值得被拯救——不只是精英,不只是强者,而是所有人。\"
这个宣言成为方舟计划的新方向。团队开始研发\"群体转换\"技术,目标是创造能将整个文明暂时压缩为信息模式,在新宇宙中重新展开的量子结构。
倒计时继续无情流逝:85年...72年...60年...
随着截止日临近,太阳系面貌巨变。传统物质文明逐渐让位于量子态结构。城市依然存在,但建筑能按需重组;身体仍是熟悉的形态,但可以随时转换为能量或信息流。
秦锋站在火星表面,看着天空中两个\"月亮\"——一个是自然的卫星,另一个是新建的量子枢纽,负责协调整个太阳系的转换进程。
\"我们真的能做到吗?\"林晓走到他身旁,现在也已部分转换为qSL形态。
秦锋没有立即回答。他看向星空,那里有无数其他文明正在面对同样的挑战。紫色网络传来的消息好坏参半——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还有些选择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不知道。\"他最终诚实地说,\"但值得尝试。\"
就在这时,警报响起。不是来自太阳系内部,而是紫色网络边缘——归零者再次出现,提前开始了部分区域的\"重置\"。
倒计时突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