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解决害怕的方式【二更,求订阅(2/2)
陈守再次问道:“王上可是同意见伱了?”
田文微微点头,这是他来之前才收到的消息,也正是因为收到了这个消息,所以他才会前来面见陈守。
“是的,今日见过太师后,我便要入宫见王上了。”
陈守看着田文轻声道:“去吧。”
“见过王上后,再见陈氏。”
陈守所说的不是见他,而是见“陈氏”,这话里面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若是嬴稷留下了田文,那么陈氏也会选择“护佑”田氏。
或者说,默认田氏的进入。
有些时候,田氏并不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庇佑者”,因为田氏本身的势力就很强,它需要的是一个“默认”,或者叫做“通关文牒”。
时间匆匆如水一般流逝,孟尝君来到了秦国,并且与太师陈守详谈的事情就传了出来。
而一些消息较为灵通的人也是知道了孟尝君对陈氏以及对范雎的态度。
这让那些人十分困惑。
为何不先见国相范雎,而是先见了太师陈守?
孟尝君想做什么?
这一点,暂时无人知。
众人知道的是,在见完了陈守后,孟尝君于当夜入宫面见秦王。
其具体与秦王聊了什么,谁都不知情,众人知道的仅仅是孟尝君入宫后,与当年的商君见秦孝公一样,在宫中呆了足足三日,等出宫的时候,秦王的诏书便下达了。
天下贤才心心念念的秦国右相之位,已经有了归属。
齐孟尝君,田文。
官渡
祠堂内。
烟火气不断的弥漫在这小小的祠堂中,如今已经四岁能够走路、会说话了的小小少年坐在祠堂里。
他被关了禁闭。
圆嘟嘟的脸上明显带着不服气,小孩子还在嘟囔道:“为什么要关着我?难道我反抗还有错么?”
他是陈慎被过继给陈瞻的那个孩子。
如今也已经是这个年岁了。
秦国与赵国的边界处。
五国与秦国的战争发生在涂水之畔,主战场是赵国,原本这种情况下,身为赵国主将的“廉颇”应当成为盟军主帅的,但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赵国主动退却了,于是盟军的主帅成了燕国的乐毅。
主将成了乐毅之后,他自然不能偏袒燕国的士卒们了,甚至还需要让燕国的士卒们更勇猛、更加不畏惧生死才可以。
有危险的事情,一定是燕国的士兵们身先士卒。
因为乐毅要证明自己没有偏袒任何人。
或许赵国是因为这样子的原因退却的吧,历史中研究这一战的人并不多。
这并不意味着这一场战争在整个“战国”时期不重要了,恰恰相反,这一次的战争可以说是战国时期仅次于“武城血战”的战役了。
因为这是“战国巨变”的两个重要节点之一。
研究这一场战役的人之所以很少,是因为这一场战役没有什么可研究的。
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役。
“涂水之战”与“昆阳之战”并称“战争史的两个不可思议”,因为这两场战争的胜利全都是靠运气。
当然了,涂水之战或许还有后来被封为“武安君”的四大名将之一白起的能力。
总而言之。
在这一场战争爆发之前,燕国名将乐毅不知为何突然风寒病重,之后赵国的主将廉颇顶了上来,而就在廉颇成为主将的当日,这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同样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生病,甚至比乐毅病的还要重。
他甚至无法从床榻上下来了。
而这种情况下,秦国的主将白起、副将司马错、赢疾身体却十分健康,并且开始指挥战争的开始了
若是换做之前的时候,听闻敌方的主将病重,或许还会假惺惺的讲什么“礼”而退去,等待敌方主将病好了之后再打,但现在?
就一个字。
打。
就一句话。
趁你病,要你命!
一场本应该十分宏伟的战争,就这么结束了问题是这场战争无论是从参战人数来说,还是从战争的结果来说,还是从战争的参与者来说,亦或者从这场战争的影响来说,都应该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足以记载在历史上的一场战争。
后世华夏普及了义务教育之后,在初中阶段的华夏史中,关于战争的一段描写中,将“涂水之战”与“武城血战”并列为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两场战争。
课本上给出的理由是这场战争对当时的时局变化有很深远的影响。
其一,“涂水之战”后,六国更相信“”,间接使秦国人心所向;其二,使五国合盟再次破碎,改变了五国针对秦国的局面,使六国的统治更加不得人心;其三,使诸多人才投靠秦国,使得秦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就这样,一场针对秦国的战争就这么结束了
当战争结束了之后人们惊奇而又熟练的发现,这一次的战争又是草草结束后,一种奇怪的说法开始在天下间流传。
“为什么历年来六国针对秦国的战争都会虎头蛇尾?因为秦国有上天庇佑!”
“上天有灵,诸夏的气运在秦!”
这样的说法开始广为流传
而六国的国君在听闻这个消息之后,也都开始有些凝重的害怕了起来
是否诸夏的气运真的在秦?
而赵惠文王则是提出了一个可怕的构思,五国中是否已经有人如同楚国一样,悄然的投靠了秦国,所以这一次的战争才会依旧虎头蛇尾?
他开始害怕了。
而他解决害怕的方式,便是将五国合盟变成了“三国”合盟。
韩赵魏。
韩赵魏三国的君王再次举行盟会,或者说是三位君王见了一面,之后决定紧紧的捆绑在一起。
流言之所以能够流传,是因为没有一个铁血的战争问世。
赵惠文王决定要秘密的图谋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一定要让天下人都知道,所谓的诸夏气运在秦,不过是妄言!
昭襄王十四年冬,战争结束了。
回到了咸阳城的白起获得了奖赏,他被封为“武安君”,与已经故去的“陈瞻”一样,成了秦的武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