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港口(2/2)
悲观一点,也可以视为隐性的疑虑重重。
关键在于,李培恩能否把握好这个度。
船只驶入黄浦江后,一座绿树覆盖的小山映入李培恩的眼帘。
途经一处回水湾,他看到江边码头旁的小渔村。
李培恩感觉此地颇为宜人,于是招呼船长前来询问:“此处是何方?离松江县尚有多远?”
船长环视四周,答道:“恐怕已身处松江县境内,不过要抵达松江城,恐怕还需数十里的行程。”
“好吧,那我们就尽快向松江县进发。”李培恩点头示意,接着又问船长:
“你看那个回水湾的小码头,若加以修缮,能否停泊大型船只?”
船长侧首,望向渐渐远离的小码头,沉思片刻后说:
“此处水流平缓,船只抛锚应可安稳。但是否能靠岸,还要看码头附近的水深。”
“那么像我们这样的船,吃水深度通常是多少?”李培恩继续追问。
提到船只,船长立刻兴致勃勃。
“我们这几艘都是大型宝船,空载时吃水至少十尺,满载则可能达到十五尺左右。”
“这类船本应在海上驰骋,若在江河中航行,稍有不慎就会触底……”
见船长打开了话匣子,李培恩立刻跟进:
“看来你以前经常出海啊?能否告诉我,在郑家时,你们主要航行的是哪条路线?是去倭国,还是吕宋,或者是去鸡笼山?”
船长听到李培恩提及的地名,脸上显露出惊异之色。
因为这三个地名,正是大明海上贸易的三大航线。
首当其冲的是通往倭国的航道,对明朝商人来说,这是最为熟悉的路线。
然而,自从几年前倭国在朝鲜败于明军之后,由幕府统治的倭国开始实施严格的闭关政策。
因此,现在仍坚持这条航线的明朝商人寥寥无几,只有那些在倭国内部拥有稳固关系的人还在这条航线上奔波。
至于接下来的吕宋岛和鸡笼山航线,才是现今大明海商最常走的两条路线。
鸡笼山实指宝岛,目前是荷兰人在东亚海上贸易的关键中转站。
而吕宋早在百年前就被西班牙人占领,成为其殖民地。
实际上,当今大明的海上贸易并非真正的远洋贸易。
因为这些海商并未亲自驾驶船只长途跋涉,带着货物去世界的另一端寻求丰厚利润。
他们只是简单地依赖大明丰富的资源,在各色外国商人中赚取相对低风险的收益。
而海上贸易中真正丰厚的利润,却心甘情愿地落入敢于承担风险的西方人手中。
船长讲述完往昔往返鸡笼山的经历后,李培恩又好奇地问道:“那么你们以前的货物,都在哪里采购?总归需要进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