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方外,为何能免税(2/2)
站在一侧的幕僚叹道:“蒋庆之刚开口,那些百姓便自发动手,把那些倭寇活活打死。”
“这般凶残?”官员不敢置信,心想往日看着和绵羊般温顺的百姓,竟敢打死令自己闻风丧胆的倭寇。
这不对吧!
周望骂道:“那僧人什么来历?”
官员低头,“是西云寺的住持道真,和……和下官交好。”
不知从何时开始,方外和红尘就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僧人擅长吟诗作词,擅长写字作画,和达官贵人,名士豪强往来密切。
这股风气在前宋越演越烈,到了大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周望叹道:“方外如红尘,这修的是哪门子大道?”
官员说:“藩台放心,西云寺历来没有恶迹。”
“若是出事,本官饶不了你!”周望冷冷的道
幕僚见官员眉开眼笑,便说:“蒋庆之正挟势顾盼,想寻藩台的把柄,你等最近谨慎些。”
“是。”
周望摆摆手,等官员告退后,说:“蒋庆之昨夜胸有成竹,本官旁观他用兵果然了得,不动声色间,便给对手挖了好几个坑。”
幕僚说:“藩台,此次倭寇大举突袭杭州,也是迫于无奈。若是蒋庆之顺势令水军出击,剿灭剩下的倭寇,东南沿海便安顿了下来。蒋庆之挟功强行推进开海之事,谁能阻挡?在下担心的是,一旦他把东南人心收拢了,蒋系便会坐大。毕竟这是富庶之地呐!”
什么是为官的底气?
不是什么才干,而是钱财。
有了钱财,你可以打通关系,平步青云。
有了钱财,你就能收拢人心。
朝中官员大多看似清高,可周望清楚,许多人的背后都有着一股或是几股势力。这些势力推着官员往前走,出钱出力,甚至主动为他疏通关系。
而作为回报,官员便要为他们的生意,或是为他们的家族保驾护航。
“那些人呐!”周望幽幽的道:“对了,最近来寻本官的人有多少?”
“自从蒋庆之到浙江后,来求见藩台的人越来越多,至今……”幕僚从袖口中拿出一张纸,看了一眼,“有三十余家了。这是有头有脸的,那等没头没脸的人家,门子没记。”
周望作为浙江布政司使,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登门拜见的。门子便是一道过滤网,把那些没资格的,不适宜的人拒之门外。
周望思忖着,“本官有种预感,昨夜倭寇突袭之事不会这么简单结束……蒋庆之会藉此彻底压制住浙江。咱们需要撇开!”
周望目光炯炯的对幕僚说:“告诉咱们的人,静下来,最近都老实些,宁可无功,不可有过。”
“是。”
幕僚有些不以为然,觉得周望是多虑了。
……
“西云寺原先没多少名气,自从道真做了住持之后便开始生发了。此人长袖善舞,和地方官员,以及豪强名士往来密切,每日访客不断。他也时常出没于这些人家……”
夜不收的效率很高,就在蒋庆之遇到僧人的午后,陈集就带来了具体情况。
蒋庆之刚吃了午饭,“可有劣迹?”
陈集摇头。
“西云寺有钱,不需装神弄鬼。”徐渭进来,笑着说:“今日几个友人来访,我随口提及此事,他们说到西云寺如数家珍,还说那道真乃是个秒人。”
“说说。”蒋庆之说道。
“道真此人吹捧手段了得,让你不知不觉中就如沐春风。此人妙就妙在能作诗捧人。与他交好的官员和豪强名士,以得了道真诗词赞颂为荣……”
“还是个诗僧?”蒋庆之叹道:“可惜了。”
陈集说:“下官无能。”
蒋庆之摇头,陈集告退,嘟囔道:“那寺里的田地比京师大多权贵都多,吃的脑满肠肥,哪像是出家人……”
“你说什么?”蒋庆之突然问道。
陈集以为蒋庆之不满自己嘀咕,赶紧请罪。
“就那句,田地……”
“下官……西云寺的田地比京师大多权贵还多?”
“对,就这句!”蒋庆之一拍大腿,“我就说是忘了事儿,便是此事。”
徐渭幽怨的看着老板,心想您要拍就拍自己的腿啊!
陈集一怔,“伯爷,这寺庙有田地的多了去。”
徐渭说道:“东南一带,特别是福建,地方大多良田都在方外。”
蒋庆之拿出药烟,说:“方外,为何能免税?”
徐渭:“……”
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