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文豪1983 > 第241章 印刷厂罢工

第241章 印刷厂罢工(2/2)

目录

余切道:“我就是余切,我是如假包换的余切!”

他还捋了捋话筒线,挺潇洒的单手拿麦,另一只手踹在兜里面,显得很放松。

高厂长给余切整了个板凳,余切见底下的人大多都站着,他就把板凳踢到一边,也站着说话。

“最近忙着写小说,忙着考试……我还忘了说,我是一个学知识文化的大学生,和各位家里的弟弟,甚至是大一点儿远房子侄差不多,我万一有什么过错,真得希望各位能宽容我。”

“可能我在一些事情上很有些天分,但我还不懂很多事情,社会是很复杂的。”

这话一出,许多人脸上的表情就柔和了,明明人们还是刚才那么站着的,盯着的,但就是忽然感到空气没那么紧张了。

这是个看着长大的天才啊,自家的好孩子……

此时,王濛等人才姗姗来迟,大呼小叫:“保护我方余切,保护我方余切……不要让他被打了!”一来,发现余切被众人簇拥在正中央,搞得跟大领导视察一样。

王濛嫉妒了:“余老弟来干什么的不是来解释的吗怎么做演讲来了这里又不是读者见面会。”

张守任道:“天下谁人不识君,我不相信今天还有中国人没看过余切一篇小说。”

王濛:“我也写小说,我怎么就没碰到这种事情”他连挤进去都很费劲儿啊,觉得这个厂里面空气都被吸走了,整个天板有一种人呼吸后带来的升腾的雾,玻璃也是的。

他找了个工人问:“能不能让我一个座儿,我要去前面看,我看不到余切了。”

“你看不到!我还看不到呢!凭啥让你!”

“我是,我是……王濛。”

“王濛是谁关我屁事!”

王濛吃了个闭门羹。

张守仁觉得太有意思了,撇了撇嘴,心里想:你写的那个“意识流”才是真正的抽象,人家印刷厂工人这辈子也不会看。

最后,这两人在高厂长的安排下,顺利挤到了最前面。这台上光彩四射,台下却恰好一片黑影,在这种光差之下,余切是不可能看到他们的。

只见到余切笑道:“我听高厂长说大家对结局不满意,我能理解,但就像是《高山下的环》一样,小说写出来之后,就不能更改了……从文学性来讲的话,这个是更高的,不能写的太完美了,这不真实。”

“你们再想想《高山下的环》那篇小说,梁三喜死了后就赔了五百斤米,有的人还因为‘失踪’找不到遗体,只赔三百斤米……那可是大小伙子啊,是丈夫是孩子,就值几百斤米。他那小说写出来之后,中央有人看到了,我们今天的抚恤金提高了标准,原先的也追加了补偿,这是小说的现实意义。”

“——所以我不能改。”余切解释了一下,然后道,“但我可以给各位精缩一下这个小说,现场编一个明确的好结局,专门给各位来看,来听,行不行”

众人的表情,跟着余切的话不断变化,他一发问,顿时就有人答应道:“好!好啊!”

余切又问:“行不行行不行!”

都说行。

好,这就开始编了。

王濛犹如被闪电击中啊:现场编,这什么怪物

《落叶归根》这故事很成熟,它有着商业电影带来的通俗结构,使得印刷厂工人罢工的这一段,恰好是所谓的“黑暗前夜”,情绪上的爆发点,而后就从低谷往山巅上攀登,直到彻底完成情绪上的转换。

这又是个套路,但这个套路在今天的大陆是新颖的,是无敌的,《出路》、《团圆》同样有类似的情绪转换,最终读者完全无法忘掉这些故事。

于是,大家听到的后续剧情,就越来越积极,就像是前面把老赵打入深渊一样,在这里,老赵开始遇见了“养蜂人”,这对夫妇面临了不亚于老赵的困难,但相互扶持,仍然恩爱。

印刷厂工人感到满意!

他们认真的听,眼睛熠熠生辉,什么事情都记不得了,就记得老赵带着一个工友的尸体,在回家的路上流浪。印刷厂数百个工人,时而欢声大笑,时而潸然泪下,伴随着余切的讲述,全然沉浸进去。

“老赵被养蜂人感动,他又扛起了老刘,那个孩子的诗歌在老赵的心头荡漾!”

“如果我的家乡是一条大路,我就是一辆汽车,我跑啊跑,我多快乐!”

“如果我的家乡是一棵大树,我就是一片树叶,我摇啊摇,我多快乐!”

“……”

“老赵忍不住念起了这一首诗,在老刘身边,他像一个孩子一样的快乐……”当余切念这一首打油诗的时候,他也像孩子一样快乐,而那种辛酸和欣慰的复杂交加,使得听众们又哭又笑,就连王濛和张守任,也忽然忘记了他们来这的原因,王濛取下眼镜,泪水很不自然的从他的眼角流出。

王濛青年时先是在郊区劳动,而后又去了疆省,以为要一直待下去。在一纸调令下来后,他还不知道今后能走上人生巅峰,但仅仅是回家这个消息,已经能让他兴奋异常。余切的小说让他再一次回到了那一天,所以他情难自抑。

余切又讲到发廊妹给死去的老刘化妆——这时候有没有发廊妹呢

毋庸置疑,有的,“站街女”在这时候就有,它和大规模人口流动相关,既然有使苦力的民工,自然有无法解决就业,又不得不生存的外地贫困女性。

余切还讲到因为老刘的尸体存放太久,已经发臭不得不处理,在片儿警的陪同下,老赵将老刘的尸体火化,老赵捧着老刘的骨灰盒来到他的乡下,这里只剩大水淹没过后的一片荒瓦村庄,老刘的亲人早已移居到了另一个省份。

故事即在这里完结,余切开始特地给印刷厂工人编另一个完美结局。他说:“你说老赵之后能发达当个大老板吗这不太可能,老赵能不能回去做个小生意,不去打工了呢这好像还不如不编,并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我们只能把时间一下跳个二十年,想想老赵的孩子,想想老刘的孩子,这些新移民有个什么样的生活,有了我们、你们的奋斗,他们该是很幸福了。”余切对印刷厂工人道。

《人民文学》的王濛忽然跳起来,到处找一支笔,还有一个本子。

张守任问他干啥

王濛道:“你那个是纯文学刊物,我是面向大众的,我要把余切这个结局写在《人民文学》上,这样,我们都是第一次发表了《落叶归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