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小说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37章 建奴要投降?不许!

第237章 建奴要投降?不许!(1/2)

目录

第237章建奴要投降不许!

崇祯十七年八月份,自从两个月前多尔衮兵败山海关之后,他在女真内部的权威一落千丈。

虽然经过内部斗争,多尔衮击败了豪格,拥有了摄政王的地位。

但在军事力量上多尔衮稍逊一筹。

因为皇太极手中有三旗,分别为镶黄旗、正黄旗以及正蓝旗,拥有八旗当中接近半数的兵马。

皇太极死后,镶黄旗与正黄旗作为内二旗归属皇太极的继承者福临。

正蓝旗则归属于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只不过因为各方原因,豪格失去了继承权,福临年幼,三旗不能团结,才被多尔衮以两旗的实力掌控权力。

然而山海关的这次兵败,无疑成为了豪格、代善、济尔哈朗等人攻讦的借口。

多尔衮回去之后,果然遭到豪格要求开诸王会议。

会议确实开了。

然而与豪格想象中的不同。

会上众人的确指责了多尔衮的兵败,却没有把多尔衮赶下台。

整个会议多尔衮一言不发,除了多铎帮他解释了几句之外,其余时间大家都在说他的过错。

可会议好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解除多尔衮的职务以及权力是只字不提。

即便豪格在会上提了一次,诸王却无一人响应,全都缄默其口。

这让豪格火冒三丈,甩袖离开。

他不知道的是。

即便多尔衮这次打的败仗亏损再大,诸王会议也不可能真废了他。

说到底,这个时候能扛起满清大旗的就多尔衮一人。

代善年龄太大,六十多岁,身体也不好,基本已经退居二线。

济尔哈朗虽正当壮年,可他不是努尔哈赤一脉,是努尔哈赤的侄子,不可能掌权。

福临年纪小,虽然是皇帝,名义上的镶正黄旗旗主,但他才不到七岁。

手底下鳌拜索尼谭泰等人能帮他争争权益,却不能争到权力。

豪格更不用多说,性格暴躁,有勇无谋。

阿济格与豪格一个样。

多铎今年才三十岁,比多尔衮差远了。

所以数来数去,其实也就剩下多尔衮能征善战,有智慧有头脑,能担当起目前的局势。

豪格看不懂,还以为只要废了多尔衮,他就能够以皇太极长子身份掌权。

却不知道满清上层权力机构其实看得很明白,以目前满清青黄不接的情况,如果真把权力交给豪格,他们那才叫完蛋。

等豪格走后,会议才算是真正开始。

沈阳皇宫崇政殿内,正是八月份,外面下着大雪。

簌簌的雪把整个皇宫都积了厚厚一层,凌厉的寒风吹拂,令人浑身发凉。

室内烧着炭,驱散了些许寒气。

诸王坐在椅子上烤着火炭,或是面容严肃,或是闭目养神,或是沉默不语,气氛有些凝重。

豪格走后,目前没有实权,只有较高政治地位的正红旗旗主代善让多铎把事情经过再详细说一遍。

多铎说完之后,大家的脸色不一。

事实上多尔衮直到前天才回盛京,之前他一直在宁锦沿线,防备明军进攻。

同时最主要的是立即查探大明内部消息。

这段时间他们在明朝的内应源源不断的把大明的消息传递过来,也终于让多尔衮确定了一件事——明太祖下凡,是真的!

而且明太祖还曾言,未来是他们满清人得了天下。

但因为满清大肆杀戮汉人,已经成了神仙的明太祖朱元璋,决定耗费所有法力,贬自己为凡人,下凡救世。

如此离谱的消息若是放在以前,多尔衮只会笑笑,不至于当真。

可现在一百个明军就能把他十万大军打得溃散,这让多尔衮都有些怀疑人生,特别是多铎还是亲历者。

当时如果不是多铎跑得快。

恐怕躺在地上的,就不止是那几千名被他派过去围杀周安他们的士卒骑兵。

“这应该是某种火器。”

过了许久,济尔哈朗才说道:“明人手中的东西能喷出火焰,与火铳何其相似。”

多铎皱眉说道:“我刚开始也是这么以为,只是战后残存下来的士兵,整根脚都被打断了,这可不像是火器,比大炮的威力还可怕。”

“整根脚被打断了”

“这这这,多铎,你莫要诓骗我们。”

“骗你们作甚,还不止呢,我之前看了一下,很多人的身体都被打碎了。”

“怎么可能,离得数百步就能把人身体打碎吗”

诸王骇然不已。

这已经严重超出他们对火器杀伤力的认知范围了。

可他们哪里知道,明军用的枪械不是一般的枪械,而是朱棣通过图纸、样板以及现代机械制作出来的ak47。

ak无法量产,但却可以用冲压机把零部件冲压出来进行组装,每年能生产出上千把。

而ak用的子弹是7.62毫米子弹。

这种子弹发射之后,在强大的动能下,子弹会不断旋转,形成巨大的冲击力。

如此在子弹射进人身体里后,可不是电影里演的只是个弹孔,而是直接像是轰在人身上,打出个碗口大小的洞。

毫不夸张的说,再加上空腔效应,如果一枪射中胸口,胸口上会有个大洞,并且胸口里的内脏会被瞬间撕裂,子弹再穿身体而过。

这比被红衣大炮射中还要痛苦。

因此导致每个被射杀的满清士兵身体里都没有留下子弹,如果被多发子弹击中,身上脑袋四肢都会被打碎,惨不忍睹!

也正是这夸张的杀伤力,对满清士兵的心理造成了严重打击,很多人畏惧上战场,军中士气低落。

“现在当务之急还是想想对策。”

沉默了许久的多尔衮终于开口道:“将士们已经畏战,还有一些人不知所踪,恐怕是当了逃兵。”

“汉人不可信,了动乱,一些人趁夜逃走了,我就怕他们到时候与明人里应外合。”

多铎也道:“现在宁锦那边形势很不妙,阿哥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回宁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