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灭玉元震唐啸,捡尸,收获颇丰!(二合一)(1/2)
而这大半夜的,独孤博也不愿意多费口舌,他身上第七魂环和第九魂环缓缓升起,独孤博化作一只巨大的碧绿色蛇皇,口中凝聚出一股巨大的能量,而细看的话,可以看到他的口中那天毒魂核闪烁着森森绿光。
下一刻,一股巨大的压缩、带有剧毒的能量冲击波朝着玉元震发射出去。
这是独孤博现在最强大的攻击手段,一旦被这股力量穿透,那顷刻间将会化作脓水。
对于这一招之威,戴逸尘再清楚不过了,原著中独孤博可是凭借着这一招屠戮了一整座城的魂师。
不过,那时候他的毒释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了,那也是他第一次施展第九魂技,才知道他的第九魂技如此厉害。
虽说这一计划是被玉小刚等人鼓动执行的,他也执行了,但事后却觉得十分的懊悔,屠城这种行为终究是有损人道。
如果说城内的人全都是敌人,那屠了就屠了,估计也不会被人说什么。
但城内当时应该是有着普通人民的,这也是独孤博身上最大的一个黑点了。
而在嘉陵关之战结束后,玉小刚那不要脸的,竟然还以此为由,劝玉天恒和独孤博分手。(动漫中独孤博是死了,所以有这个设定,但我记得原著小说中独孤博最后还活着,玉小刚应该也没胆量这么说,除非后面真的死了)
而被这一击击中的玉元震身躯瞬间被最猛烈的碧磷蛇皇毒侵蚀着,全身泛绿,直接从空中跌落下去,生死不知。
而尘心见独孤博如此迅速的解决了战斗,他自然也不能落后,看着惊恐的唐啸和二长老两人,淡淡道:“世人皆说,你们昊天宗的昊天锤为大陆第一器武魂,而我七杀剑武魂则为大陆第一攻击器武魂,可这两种称号,怎么能同时存在呢?”
“当年,你昊天宗要不是因为唐晨创造出了那么多的昊天秘法,如何能够让昊天锤登顶第一器武魂之位呢?”
“现在,就让我来看看,你一个不会使用炸环的昊天宗现任宗主,如何跟我七杀剑相比?”
“第七魂技,七杀真身!七杀领域!”
瞬间,尘心化作一柄巨大的七杀剑,口中再次念念有词:“桂树青春百里疆,鹧鸪啼彻午阴凉。延平津上峰如削,剑去清空水自长!剑道...尘心!”
这是尘心超脱于第九魂技所自创出来的最强单体攻击魂技,也是他被称为剑道尘心的原因之一!
感受着头顶上这锋锐的七杀剑气,唐啸和二长老知道他们没有退路,他们已经被尘心的剑意锁定。
事到如今,只能殊死一搏了!
“昊天真身!谁怕谁啊!”
唐啸怒喝了一声,两人身化昊天锤,使出了他们最强的第九魂技,双锤叠加在一起,硬抗尘心的这一招自创魂技!
戴逸尘就这么静静的看着,感慨道:“这一战过后,剑斗罗前辈应该可以让七杀剑登顶大陆第一器武魂之位了。”
当然,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口,想要让七杀剑武魂真的登临大陆第一器武魂的宝座,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覆灭昊天宗。
这一次,唐啸和这二长老虽死,但那唐晨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活着呢,只要他还活着一天,那昊天锤的排名就永远不会变。
在戴逸尘的认知中,他同样也认为七杀剑才算得上大陆第一器武魂,而昊天锤、盘龙棍等器武魂虽然也厉害,但在他的心中却不如七杀剑武魂。
七杀剑有一个很大优势,尘心晋升封号斗罗后,是领悟了七杀领域的!
这是昊天锤、盘龙棍武魂所不具备的,他们的拥有者,哪怕是强如唐晨,千钧降魔,也没有领悟出一个所谓的昊天领域和盘龙领域。
而这几人中,唐晨的第九魂环还是十万年的!
理论上来说,魂圣之后,魂师每提升一级魂力,就能够增加一丝领悟自身武魂领域的概率,封号斗罗之后达到顶峰,而在这之中,魂环也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有些武魂的领域技能,其实是以魂技的形式存在的,需要释放魂技,才能释放领域。
原著中的马红俊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的火凤凰领域,是在施展武魂真身的时候,才能展开的。
而他的第七魂环,正是由唐三所提供的十首烈阳蛇内丹凝聚而成。
十首烈阳蛇别看战斗力好像不咋样,当时无法使用魂技的唐三加胡列娜都可以勉强击杀,但他可是实打实的上古异兽,而用他的内丹凝聚出来的魂环品质自然也不用说,马红俊甚至因此武魂直接进化成了九首火凤凰!
其封号后,则是进化成完全体十首火凤凰!
综上,魂环的品质其实也会影响魂师获得武魂领域的机会,除非该魂师的武魂品质非常逆天,一点都不需要魂师自己去领悟,如千仞雪的天使领域,在她晋升魂圣后,就会拥有。
这看似有点歪理,但却是实打实的正确理论!
而尘心到了封号才领悟出七杀领域,是他的功劳吗?
戴逸尘看着可未必,他承认尘心在这个世界确实是一个剑道天才,但比之唐晨如何?
为何唐晨都得到杀戮之都才能获得一个外力的杀神领域,是唐晨天赋不如尘心吗?
答案肯定是否的。
而且别看尘心被誉为剑道天才,但他却是三代人中天赋最差的一个。
他的爷爷九十八级超级斗罗,他的爸爸九十七级超级斗罗,而现在他也才九十六级!
原著中,尘心还是在保护七宝琉璃宗的时候,在断臂中有了些许感悟,这才突破到了九十七级!
如果没有这一个感悟,也就是说没有武魂殿的袭击,他恐怕终生都无法突破九十七级!
要知道在武魂殿发动袭击的时候,那时候尘心已经一百多岁了,年纪不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