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不管哪个国家,都有永不停歇的内部权力斗争(2/2)
紫衣事件的影响,1627年,朝廷为解决财政问题,未经幕府同意,允许禅门大德寺和妙心寺的僧侣穿紫衣袈裟。然而,幕府宣布相关敕许无效,这让朝廷颜面尽失,也使后水尾天皇对幕府的不满加剧。
幕府的羞辱,1629年,将军德川家光派乳母春日局面见天皇。春日局无官无位却获此授权,被天皇视为奇耻大辱,觉得幕府未把自己的权威放在眼里。
这一事件成为导火索,愤怒的后水尾天皇无预警地让位给年仅七岁的皇女兴子内亲王,即明正天皇。
后水尾天皇让位之举,一方面是对幕府专权的无奈反抗,希望以此断绝幕府想以自己的外孙继承皇位的野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他在幕府压力下,为维护皇室尊严和自身地位而做出的无奈选择。
德川幕府都要用德川家的血脉,代替天皇血脉了,可见天皇家族跟德川幕府之间的间隙有多大。
明正天皇这次雇佣20万龙国大军,其实也算是在做最后一搏了。
胜利了,天皇家族重新拿回天皇的荣耀。
失败了,大不了就是天皇家族血脉易主。
明正天皇明白,就算不搏,德川幕府已经升起的,要用德川家的血脉代替天皇血脉的野心,也不会停止。
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天皇家族血脉,早晚得有断绝的那一天。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搏一搏呢。
正是因为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才有了明正天皇拉开的大举雇佣龙国军队的序幕。
看完李水生和赵大牛发回来的情报,陈平安只能是感叹,不管哪个国家,都有永不停歇的内部权力斗争啊!
就好比大明,大明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奇葩皇帝?
因为在明朝当皇帝,真的是太危险了,比如明仁宗朱高炽,生前做的最后一个重大决定,就是要把首都迁回南京,可他的儿子朱瞻基刚到南京,朱高炽就驾崩了,且死因不明。
无论是明仁宗实录,还是明史仁宗本纪等史料,对他的死因都只字不提。
父亲的突然暴毙,让朱瞻基感觉到了危险,他继位之后,就经常在皇宫中斗蛐蛐,开启了太监掌权的时代,与文官集团分庭抗礼。
可短短九年之后,朱瞻基便在腊月二十一这天,突然病倒,至于什么病,太医也说不清。
到了次年正月初一,朱瞻基就无法上朝了,交代完后事的第二天,立下遗诏之后,便撒手人寰。
最后,9岁的朱祁镇登上皇位,这时明帝国的权力,基本上都掌握在皇太后手里,也就是朱瞻基的母亲,朱祁镇就成了一个摆设。
而皇太后掌权时,一直都仰仗三杨等大臣,所以此时明帝国的实际掌权人,是文官集团。
直到朱祁镇长大,亲政以后,才发现自己的话语权有限,加上他的爷爷和父亲死因不明,让他意识到了朝廷的威险,于是就学起了他的父亲,开始依靠宦官用以制衡朝堂。
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把统治阶层分为勋贵,文臣和武将,三方相互制衡,皇帝居中协调。
既不让任何一家独大,也不让任何一家衰落,最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局面。
可惜朱允炆和朱棣的叔侄内斗,几乎把其中一角的勋贵集团直接打烂,于是,原本稳定的三角形,就变成了文臣武将之间的相互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