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从上山到上朝 > 第三百九十四章

第三百九十四章(2/2)

目录

夜幕悄然降临,御书房里烛火摇曳。我仍坐在龙椅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这漫长的一天,我仿佛历经了一生的痛苦挣扎。在这寂静的夜里,我的内心依旧无法平静,每想到要做的抉择,心就像被撕裂一般。我明白,这不仅是关乎亲情与国家的决定,更是关乎大理国未来命运的关键抉择。而我,只能在这痛苦煎熬中,做出一个或许会让我悔恨终生,却又不得不做的决定。

夜幕似一块无边无际的黑色绸缎,沉甸甸地压下来,将宏伟壮丽的皇宫严严实实地包裹。飞檐斗拱在夜色中影影绰绰,亭台楼阁的轮廓也变得模糊不清,白日里的金碧辉煌全然被黑暗吞噬,只留下一片朦胧的剪影。四下里万籁俱寂,唯有更夫那有节奏的打更声悠悠飘荡在寂静的夜里,“梆梆”的声响非但没有打破这份静谧,反倒让夜显得愈发深沉、神秘。

御书房内,昏黄的烛火如豆,在雕花烛台上轻轻摇曳,将整个房间笼罩在一片暧昧不明的光影之中。烛身已经燃去了大半,蜡泪顺着烛台蜿蜒而下,凝固成奇形怪状的模样,好似在无声地讲述着这漫长黑夜里的沧桑故事。我,端坐在御案前,神情凝重,眉头紧紧锁在一起,目光死死地盯着面前那叠卷宗。

这是保皇司历经千辛万苦搜集来的铁证,每一页都承载着足以撼动朝堂的惊天秘密,也搅得我内心波澜起伏,久久难以平静。思索再三,我抬手招来身旁的贴身太监,声音低沉沙哑,仿佛裹挟着无尽的疲惫与忧虑:“去,即刻宣太子戴寿宁来御书房。”太监领命后匆匆退下,脚步声在寂静的长廊里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

不多时,一阵略显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御书房的雕花木门“吱呀”一声被轻轻推开。太子戴寿宁现身门口,他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衣角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带进来一丝夜风的凉意。深夜被突然召见,他的脸上带着些许倦意,更多的却是疑惑与关切。迈进书房后,他立刻恭敬地行了个大礼,声音清朗:“儿臣叩见父皇,深夜召唤,不知父皇有何要事?”

我抬手示意他平身,目光落在他年轻稚嫩的面庞上,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寿宁,你过来,看看这些。”我指着御案上的卷宗,声音低沉,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太子戴寿宁稳步走到御案前,先是抬头望向我,试图从我的神色里揣测一二,随后才将目光缓缓移向那叠卷宗。起初,他只是随意翻看,脸上带着些许好奇,可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眼睛越睁越大,震惊与愤怒在眼底翻涌。“父皇,这……这怎么可能?二弟他……”太子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话语因情绪激动而微微颤抖。

我看着他,心中明白他此刻内心的震撼与痛苦。昶王戴寿昶与太子自幼一同长大,亲密无间。在太子的记忆里,昶王或许还是那个与他嬉笑追逐、天真烂漫的少年,是那个在他被课业难住时,为他出谋划策的得力帮手。然而,眼前保皇司呈上的铁证,却将一个截然不同的昶王展现在他面前——暗中豢养秀山死士,图谋颠覆江山社稷,桩桩件件,证据确凿,令人无法辩驳。

“寿宁,我知道你心里不愿相信。”我长叹一声,声音里满是无奈与痛心,“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容不得我们心存侥幸。”

太子紧咬下唇,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手背上青筋微微凸起。他的目光在证据与我之间来回游移,仿佛还在拼命寻找一丝破绽,渴望证明这一切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误会。“父皇,会不会是有人蓄意陷害二弟?他……他怎么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太子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他多希望这只是一场能轻易被戳破的骗局。

我缓缓摇头,眼神里满是无奈与失望:“这些证据,保皇司经过多方查证,绝无造假可能。寿昶他,已经迷失了本心,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太子戴寿宁瞬间沉默,肩膀微微颤抖,不难看出他内心正经历着激烈的挣扎。他自幼接受皇家正统教育,对谋反是何等十恶不赦的大罪再清楚不过,可如今,被指控谋反的竟是他最亲近的二弟,这份沉重,让他如何承受?

“寿宁,我把这个决定交到你这个太子手上。”我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我在世时,凭多年积攒的威望和权力,或许还能压制住他。可你想过吗,等我百年之后,你即位为君,你有把握镇得住他吗?”

太子戴寿宁闻言,身子猛地一震,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像是被定住了一般。这个问题,如同一把重锤,狠狠砸在他的心头。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竟要面临如此艰难的抉择,要去思考如何处置自己的亲弟弟。他缓缓低下头,陷入了沉默,唯有沉重的呼吸声在寂静的御书房里清晰可闻。

我凝视着他,眼神里满是期待与担忧。期待他能以国家大局为重,做出正确决定;又担忧他因念及手足之情,做出错误选择,给大理国带来无法挽回的灾祸。

“如果你默许,我便会下令剿杀。”我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决绝,“但我更希望你能亲临剿杀一线坐镇。这不仅是对你能力的考验,更是向天下昭告皇室维护国家稳定的决心。”

太子戴寿宁的脸色愈发苍白,眼中满是痛苦与迷茫。他抬头望向我,嘴唇微微颤抖,似乎想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出口。他再次低下头,陷入更深的沉默,仿佛一座被悲伤与纠结填满的孤岛。

御书房里一片死寂,唯有烛火偶尔发出“噼啪”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安静。时间仿若在这一刻静止,每一秒都被拉得无比漫长。太子戴寿宁的内心,想必正如同暴风雨中的海面,波涛汹涌,巨浪滔天。他在亲情与国家大义之间苦苦徘徊,难以抉择。

许久之后,我轻声开口:“寿宁,我知道这对你来说太过艰难。我给你时间,你自己好好想想。无论你做何决定,我都希望你日后不会后悔。”我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

太子戴寿宁缓缓行了一礼,脚步沉重地转身离开。他的背影在昏黄烛火映照下,显得格外落寞与孤独,仿佛被一层阴霾笼罩。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心中五味杂陈。这个决定,不仅关乎昶王的生死,更关乎大理国的未来走向。我静静地等待着,等待太子的决定,也等待大理国命运的揭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