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2/2)
我凝视着他,心中涌起一阵欣慰:“这些年,你跟着朕南征北战,吃了不少苦头,也实实在在成长了许多。你的每一点进步,朕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时,风悄然停歇,御书房内一片寂静,唯有我们的对话声在空气中悠悠回荡。
他的神情愈发凝重:“俞家财叛乱一事,给儿臣带来的震撼实在太大了。儿臣头一回真切意识到,权力是如此可怕的东西,稍有差池,便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眼中闪过一丝恐惧,那是对权力斗争残酷性的后怕。
我微微皱眉,神色凝重地说:“权力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无上荣耀,也能轻易让人迷失本心。俞家财的叛乱,给我们狠狠敲响了警钟,往后行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有丝毫懈怠。”烛火闪烁不定,昏黄的光映照着我们凝重的面容,更添几分压抑氛围。
他犹豫了片刻,还是鼓起勇气说出了藏在心底许久的疑惑:“父皇,还有一事,儿臣一直想不明白。您为何对灵汐那般偏爱呢?”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解与失落,那是长久以来对这份偏爱的在意与困惑。
我沉默了好一会儿,目光望向窗外浓稠的黑暗:“灵汐她……和你俞妈妈极为相像,举手投足间都有她的影子。再者,她自幼聪明伶俐,乖巧懂事,实在惹人疼爱。朕对她的偏爱,或许也包含着对你们俞妈妈的深深思念吧。”我的声音不自觉带上一丝淡淡的忧伤,那是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缅怀。
他轻轻点了点头,眼中的失落渐渐褪去:“儿臣懂了,父皇。”此时,风又轻轻吹起,吹得窗户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我们心底那些不为人知的心事。
我们接着又聊了许久,从朝堂上波谲云诡的权力纷争,到民间百姓的民生疾苦;从未来治国安邦的大政方略,再到皇室传承的长远考量。不知不觉间,天边泛起了一丝鱼肚白,天就快要亮了。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着我:“父皇,经过这一夜的促膝长谈,儿臣想通了许多。儿臣决定全力支持您,剿灭二弟昶王戴寿昶。”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决绝,那是已然做好准备、直面残酷权力斗争的果敢。
我看着他,心中感慨万千:“寿宁,你做出了正确抉择。但你一定要牢记,这将是一场无比残酷的斗争,一旦踏出这一步,便再无回头之路。”烛火在渐渐亮起的晨光映照下,愈发微弱,仿佛在无声预示着这场斗争的血腥与残酷。
他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毅:“儿臣明白,儿臣已然做好准备。”说罢,他转身,大步朝着门口走去。
就在他快要踏出御书房之际,他突然停下脚步,声音里带着一丝淡淡的无奈,却更多的是理解:“父皇还是更偏爱灵汐一些。”
我望着他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寿宁,你能理解就好。你和灵汐,都是朕的心头挚爱,朕对你们的爱,其实从未有过分别。”
他没有回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而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御书房。
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深知,他离成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又迈进了一大步。
他不再是曾经那个任性冲动的少年,已然成长为一个有担当、能扛起国家重任的储君。
权力的确会让人变得冷峻,但也赋予人成长的力量。在这场权力的残酷博弈中,他已学会权衡利弊、懂得取舍担当。而我,作为他的父亲,作为这个国家的君王,所能做的,便是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目送他一步步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我坐在御书房的躺椅上沉沉的睡去了,我记得我梦见了三妹、梦见了小琴。。。。